隨著汽車輕量化發展,使鎂鋁等輕合金材料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我國鎂合金資源豐富,且鎂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強度、比剛度高,阻尼減震性、導熱性好,電磁屏蔽能力強等諸多優點,是當前最理想且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是成為汽車減輕自重以提高其節能性和環保性的首選材料,但由于耐腐蝕性、價格高等問題,一直以來鎂合金在汽車領域都處于想用而不好用的尷尬境地。常見的鎂合金防腐蝕方法主要化學轉化處置、陽極氧化、金屬涂層、激光處置等。

一、化學轉化處理
鎂合金的化學轉化膜按溶液可分為:鉻酸鹽系、有機酸系、磷酸鹽系、KMnO4系、稀土元素系和錫酸鹽系等。
傳統的鉻酸鹽膜以Cr為骨架的結構很致密,含結構水的Cr則具有很好的自修復功能,耐蝕性很強。但Cr具有較大的毒性,廢水處理成本較高,開發無鉻轉化處理勢在必行。鎂合金在KMnO4溶液中處理可得到無定型組織的化學轉化膜,耐蝕性與鉻酸鹽膜相當。堿性錫酸鹽的化學轉化處理可作為鎂合金化學鍍鎳的前處理,取代傳統的含Cr、F或CN等有害離子的工藝?;瘜W轉化膜多孔的結構在鍍前的活化中表現出很好的吸附性,并能改鍍鎳層的結合力與耐蝕性。
有機酸系處理所獲得的轉化膜能同時具備腐蝕保護和光學、電子學等綜合性能,在化學轉化處理的新發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化學轉化膜較薄、軟,防護能力弱,一般只用作裝飾或防護層中間層。
二、陽極氧化
陽極氧化可得到比化學轉化更好的耐磨損、耐腐蝕的涂料基底涂層,并兼有良好的結合力、電絕緣性和耐熱沖擊等性能,是鎂合金常用的表面處理技術之一。
傳統鎂合金陽極氧化的電解液一般都含鉻、氟、磷等元素,不僅污染環境,也損害人類健康。近年來研究開發的環保型工藝所獲得的氧化膜耐腐蝕等性能較經典工藝Dow17和HAE有大程度的提高。優良的耐蝕性來源于陽極氧化后Al、Si等元素在其表面均勻分布,使形成的氧化膜有很好的致密性和完整性。
一般認為氧化膜中存在的孔隙是影響鎂合金耐蝕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發現通過向陽極氧化溶液中加入適量的硅-鋁溶膠成分,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氧化膜層厚度、致密度,降低孔隙率。而且溶膠成分會使成膜速度出現階段性快速和緩慢增長,但基本上不影響膜層的X射線衍射相結構。
但陽極氧化膜的脆性較大、多孔,在復雜工件上難以得到均勻的氧化膜層。
三、金屬涂層
鎂及鎂合金是最難鍍的金屬,一般采用化學轉化膜法先浸鋅或錳等,再鍍銅,然后再進行其它電鍍或化學鍍處理,以增加鍍層的結合力。鎂合金電鍍層有Zn、Ni、Cu-Ni-Cr、Zn-Ni等涂層,化學鍍層主要是Ni-P、Ni-W-P等鍍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