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貴州省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編制工作清單》(黔雙碳辦發〔2022〕2號)要求,我廳牽頭起草了《貴州省鋼鐵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貴州省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貴州省煤化工(石化化工)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貴州省建材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歡迎社會各界人士通過電子郵件、電話等方式提出意見建議。
公示日期:2022年12月2日至2022年12月16日。
聯系地址:貴州省貴陽市云巖區中華北路185號
聯系電話:18185851562
電子郵箱:gzsjxwyclc@163.com
貴州省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加快推進貴州省有色金屬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全面提高行業能效水平,切實做好行業碳達峰工作,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和《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圍繞推動實施“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綠色低碳轉型為抓手,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科學處理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目標的關系,加快構建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推進節能低碳技術改造,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助力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確保如期實現行業碳達峰目標。
?。ǘ┕ぷ髟瓌t。
——堅持目標導向。堅持把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如期實現作為產業結構調整、行業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的導向,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各項任務。
——堅持效率優先。堅持把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放在首位,優化能源和原料結構,推動企業循環化生產,強化上下游銜接,提高單位能源資源產出效率,從源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堅持創新驅動。堅持把創新作為第一驅動力,強化技術創新,加快推進關鍵節能低碳技術工藝裝備攻關,加快推廣先進適用節能低碳技術,以數字化智能化賦能低碳化。
——堅持低碳發展。堅持低碳發展理念,將低碳發展貫穿產品全生命周期,加快能源消費低碳化,推動生產過程清潔化,促進資源利用循環化,穩步推進行業低碳健康發展。
?。ㄈ┲饕繕?。
到2025年,行業整體能效水平明顯提升,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能力顯著增強,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綠色化水平大幅提高,電解鋁能效達到標桿水平以上產能比例達到70%,鉛、鋅冶煉能效達到標桿水平以上產能比例達到50%,鋁、鉛、鋅行業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基本清零。
到2030年,行業能效達到標桿水平的產能進一步提升,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低碳零碳負碳技術工藝裝備研發和推廣應用取得新進展,低碳發展模式基本形成。
二、重點任務
?。ㄒ唬┱{整優化產業結構。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發揮要素資源優勢,推動產業集中集聚發展,提高集約化、現代化水平,形成規模效益,構建上下游協同配套的低碳產業格局。
1.推動產業集聚發展。依托礦產資源、電力、區位等優勢和產業基礎,推動鋁及鋁加工產業向清鎮市、務正道地區、播州區、安順市、黔西南和水城經開區集聚。依托清鎮市、務正道地區、播州區鋁土礦資源,在清鎮市王莊、遵義市布局以氧化鋁—電解鋁—鋁加工為主線的產業集聚區;依托黔西南州電價和百色氧化鋁資源,在黔西南州布局以電解鋁—鋁加工為主線的產業集聚區;依托現有鋁產業基礎,統籌在安順市和水城經開區布局鋁及鋁加工產業集聚區。依托遵鈦集團產業基礎優勢,布局發展紅花崗區鈦深加工產業園和桐梓鈦產業集聚區。依托赫章縣和都勻鉛鋅礦資源,謀劃發展鉛鋅產業集采—選—冶—加工于一體的集聚區。依托黔西南州黃金資源和黃金冶煉分離技術,將貞豐縣打造成為黃金難選冶礦冶煉加工中心。鼓勵企業兼并重組,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和企業競爭力,推動行業向“大則強,小則精”方向轉變。堅持上下游協同配套、鏈條發展、集聚建設的發展路徑,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和提高產業配套能力,著力構建有利于碳減排的協同發展模式,降低總體碳排放。(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地方各級政府負責落實,不再列出)
2.優化行業產能規模。嚴格執行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指南和國家產業政策,充分發揮省內氧化鋁產能優勢,引導貴州華仁、遵義鋁業等龍頭企業實施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通過產能置換依法依規多渠道引入電解鋁產能指標,適度擴大產能規模,提升省內氧化鋁就地轉化率。圍繞電解鋁產能布局,緊盯鋁制輕量化材料、中高端鋁合金及制品、鋁基非金屬材料的市場需求,有序擴大鋁加工產能規模,提升鋁水就地轉化率,到2025年鋁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到90%以上。支持遵鈦集團繼續做強做優做大海綿鈦主業,力爭到2025年實現年產5萬噸海綿鈦生產能力。充分發揮赫章和都勻鉛鋅資源,加快培育和招商引資發展鉛鋅冶煉及加工企業。加大對黔西南州等黃金資源富集地區礦產勘查資金投入,加大深部金礦勘探力度,有序擴大黃金產業規模。(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調整行業產品結構。瞄準產業發展方向,適度延伸有色行業產業鏈,逐步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圍繞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先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下游行業需求,引進培育一批先進工藝技術和先進材料加工企業,發展高強耐腐蝕鋁合金薄厚板、超高強韌鋁合金車身板材、建筑鋁模板、特種性能鋁合金、航空航天用鋁材、新能源動力電池箔、鍛造鋁輪轂、鋁電線電纜、鋁焊絲等具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品質的鋁精深加工產品。鼓勵遵鈦集團利用產業基礎優勢發展滿足航空、軍用小粒度海綿鈦、高純鈦、高強度鈦合金等高附加值鈦材產品。鼓勵從鉛基合金、再生鉛、鉛化工、鋅基合金、鋅化工等方面完善鉛鋅產業鏈。鼓勵建立重點產品供需銜接平臺,創新上下游合作機制,促進產品性能提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ǘ﹦撔掳l展綠色低碳技術。推進重大低碳技術、工藝、裝備創新突破和改造應用,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第一動力作用,加強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以提升技術裝備綠色化水平助力減碳去碳。
1.加快綠色低碳技術推廣。聚焦有色金屬行業綠色低碳關鍵技術,推進生產制造工藝革新和設備改造。鼓勵氧化鋁生產推廣低品質鋁資源高效利用技術、拜耳法間接加熱強化溶出技術、先進流態化焙燒等技術,電解鋁生產推廣新型陰極結構、新型導流結構、高陽極電流密度超大型鋁電解槽、鋁電解槽側部散熱余熱回收等先進低碳工藝,遵鈦集團推廣鈦合金等離子冷床爐半連續鑄造先進節能工藝,鎂冶煉行業積極實施新型豎窯煅燒技術、大直徑豎罐雙蓄熱底出渣鎂冶煉技術、復式反應新型原鎂冶煉技術等新技術,黃金行業積極推廣高壓氧化預處理、生物氧化預處理、低氰提金先進技術。開展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集編制和示范案例征集,建立線上示范案例庫和網絡展示廳,充分展示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的先進性和適用性,促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推廣應用。加快構建綠色低碳技術順暢高效推廣機制,提升推廣應用實效。(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推進重大綠色低碳技術、工藝、裝備創新突破,以技術工藝革新、生產流程再造促進有色金屬行業減碳去碳。圍繞鋁、鈦、鉛、鋅等重點產品的關鍵領域和環節,開展一批綠色低碳關鍵技術的研發攻關,開展高質量陽極技術、新型連續陽極電解槽、數字化智能電解槽、鋁冶煉中低位余熱回收利用和原鋁低碳冶煉技術、鉛冶煉能源系統優化、鋅濕法冶金多金屬回收、浸出渣資源化利用新技術、鎂冶煉還原劑替代、再生鎂提純等一批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應用,探索一批鋁電解惰性陽極、無碳無氟鋁電解技術、新型火法煉鋅技術等低碳零碳前沿技術,突破海綿鈦顛覆性制備技術。加強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推進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協作的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研發體系,建立完善綠色低碳技術評估、交易機制。(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開展綠色低碳技術示范。充分發揮遵義鋁業、貴州華仁、遵鈦等龍頭企業引領作用,依托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創新力量,開展綠色低碳技術示范企業(基地)培育建設工作。加大在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應用上的投資力度,鼓勵實施生產工藝深度脫碳、工業流程再造等技術示范工程,引領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ㄈ┩七M超低排放和清潔生產。
積極推進清潔低碳能源、工業余熱等替代,加大清潔能源技術推廣應用力度。積極探索有色行業氫能使用技術發展路線和商業化應用路徑。綜合考慮電力供需形勢,拓寬清潔電能替代領域。推進原輔材料減碳、低碳化替代,圍繞企業生產所需原輔材料及最終產品,減少碳質原輔料的使用。持續推動有色金屬行業制定清潔生產改造提升計劃,鼓勵企業按照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I級基準值要求進行清潔生產升級改造。加強有色金屬行業重金屬污染治理,無害化處理含砷冶煉渣、鋁灰等危險廢物。支持企業研究開發、推廣應用減少工業固廢產生量和降低工業固廢危害性的生產工藝和設備。強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廣綠色工藝和綠色產品。引導企業和有色金屬產業集聚區開展卓越環??冃Ч芾?,加強智能管控一體化治理,全面建設綠色工廠。(省生態環境廳、省能源局、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ㄋ模┐龠M資源利用循環化。
按照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原則,加快建立循環型工業體系,促進企業、園區、行業、區域間鏈接共生和協同利用,大幅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強化資源在生產過程的高效利用,持續提升關鍵工藝和過程管理水平,提高一次資源利用效率,從源頭上減少資源能源消耗。
1.擴大產業集群,構建有色金屬產業循環經濟產業。建設一批產業集聚、優勢突出、示范作用顯著的再生資源產業示范基地,逐步形成跨產業、跨區域資源共享、循環利用的有色金屬資源綜合回收與循環利用產業集群。產業集群構建方向包括集采選—尾礦—有價組分—冶煉—有色金屬、冶煉—廢渣—有色金屬、冶煉—爐渣—建材、冶煉—余熱—發電、冶煉—有色金屬—再生金屬—冶煉等為一體的產業集群。構建廢舊有色金屬回收體系,建設廢鋁、廢鉛鋅等回收、加工、配送體系,建設再生鋁、再生鉛工廠,大幅提高再生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再生資源對原生資源的替代比例。
2.堅持創新驅動,推廣綠色技術。針對鋁、鉛、鋅等關鍵領域和環節,推動低品位復雜礦石高效分選及預選、尾礦及赤泥高效綜合利用等技術產業化應用;開展電解槽綜合能源優化、鉛冶煉能源系統優化等一批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應用;以赤泥低成本脫堿后綜合利用為重點,開展赤泥提取堿金屬、赤泥制備路基固結材料技術、赤泥生產室外非封閉環境新型建筑材料技術等共性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重點突破廢舊有色金屬及二次資源預處理、熔煉、節能環保領域技術和裝備的研發,加強有色金屬有毒有害固體廢棄物生成機理、快速檢測和治理利用技術研究。建設一批企業能源系統優化控制中心,實現能源合理調度、梯級利用,減少能源浪費;采用煤—電—鋁聯產、余熱余壓利用等技術,推進有色企業節能減排改造。積極利用余熱余壓資源,推行熱電聯產、分布式能源及光伏儲能一體化系統應用,推動能源梯級利用。建設園區污水集中收集處理及回用設施,加強污水處理和循環再利用。對赤泥難利用固體廢物,重點組織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共性、關鍵產業化技術的研發和攻關。(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科技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ㄎ澹┓e極推動數字化轉型。
1.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行業深度融合。以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控制為主、排放總量控制為輔,加快建立健全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打造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碳中和公共服務平臺,面向企業、園區提供低碳規劃和低碳方案設計、低碳技術驗證和碳排放、碳足跡核算等服務。推動有色金屬行業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發展,利用大數據、工業互聯網、云計算、數字孿生等對工藝流程和設備進行數字化升級改造,實現物料成分在線檢測、煙氣成分在線檢測、爐體熔池高度檢測、在線粒度分析等冶煉智能檢測技術應用,以及產品合金成分、物理性能、表面缺陷在線檢測技術的數字化推廣。推動鋁及鋁加工、鈦及鈦加工、鉛鋅銻等行業加快“上云用數賦智”步伐,優化管理流程,帶動企業進行綠色低碳轉型升級。(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大數據局、省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建立數字化管理體系。鼓勵鋁及鋁加工、鈦及鈦加工、鉛鋅銻等行業企業建立智能工廠,通過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在線監測等手段,對生產工藝進行控制優化調整、動態排產、能耗管理,涉及從設備、生產、工藝及工廠及企業內各部門之間計劃調度、協同生產、安全環保等信息的互聯互通,實現生產過程穩定可靠、產品質量優化、資源最優配置,滿足有色金屬行業多種復雜環境下的智能生產全流程控制需求。促進企業生產運行、流程管理、HSE管理、工藝與質量管理、運行數據分析等實現可視化,為有色金屬企業采選、冶煉、加工企業不斷優化工藝控制、生產管理、設備維護、安全預警、故障處理等生產活動提供智能分析和決策支持。(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大數據局、省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進“工業互聯網+綠色低碳”。依托龍頭企業推進多基地協同制造,在工業互聯網框架下實現全產業鏈優化。支持有色金屬生產企業、有色金屬行業協會等參與構建有色金屬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持續推動工藝革新、裝備升級、管理優化和生產過程智能化。鼓勵企業、園區開展能源資源信息化管控、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等系統建設,實現動態監測、精準控制和優化管理。充分挖掘數據要素價值,推動企業全方位、全鏈條和園區管理數字化轉型,激活產業發展潛力。推動園區線上監管和企業線下管理的有效銜接,增強政府的數字化管理能力。(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大數據局、省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嵤╉椖壳鍐问焦芾?。
1.建立項目能效清單。嚴把項目準入關,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環境影響評價,對項目用能和碳排放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加強對審批程序和結果執行的監督評估。加強行業節能監察,貫徹強制性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標準,省市縣(區)聯動對全省重點有色金屬企業能效水平組織開展摸底調查,認真排查現有項目、在建項目,科學評估擬建項目,對氧化鋁生產企業的蒸發器、溶出套管、焙燒爐,電解鋁生產企業的陽極焙燒爐、電解槽,鋁加工企業的熔煉爐,海綿鈦生產企業的氯化爐,鉛鋅生產企業的冶煉爐等重點裝置(生產線)登記造冊,逐一對照主要產品、主要用能設備等核實能效水平,能效達到標桿水平和低于基準水平的企業,分別列入能效先進和落后清單,形成能效清單目錄。(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引導企業技術改造。根據企業能效清單,實施能效水平分類管理,堅決遏制項目不合理用能。擬建、在建項目能效力爭達到標桿水平,對于能效介于行業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之間的項目(裝置),參考標桿水平要求實施改造升級。對于能效低于本行業基準水平的項目(裝置),嚴格對照標準要求,督促具備改造條件的盡快實施改造,明確淘汰期限,對未能按期改造升級的項目(裝置)依法依規關停退出。鼓勵國有企業、骨干企業發揮引領作用,開展節能降碳示范性改造。(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碳達峰重大行動
?。ㄒ唬┯猩饘傩袠I碳達峰行動
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強化低碳發展理念,穩妥推進行業改造升級,加快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綠色低碳新技術,努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效水平,推動單位產品能耗持續下降,加快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1.鋁及鋁加工行業。加大先進適用技術、工藝、裝備推廣應用力度,促進鋁及鋁加工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鼓勵貴州華錦、貴州廣鋁等推進智能化無人礦山、冶煉分離在線監測及過程控制智能化等技術的工程化,鼓勵省內鋁及鋁加工企業實施焙燒爐、電解槽、熔煉爐、保溫爐等爐窯節能與余熱利用改造工程,鼓勵電解鋁企業實施新型穩流保溫鋁電解槽節能改造、鋁電解槽大型化、電解槽結構優化與智能控制、鋁電解槽能量流優化及余熱回收等節能低碳技術改造升級。鼓勵貴州華仁、遵義鋁業等龍頭企業率先實施鋁用高質量陽極示范工程。鼓勵擬建、已建鋁精深加工項目往貴州華仁、遵義鋁業、登高鋁業、元豪鋁業等電解鋁企業周邊集聚,降低物流運輸與鋁錠重熔過程的碳排放。探索優化能源結構,鼓勵有條件的企業主動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充分利用水電、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推行低碳運輸,逐步引進電動運輸車輛。(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科技廳、省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鈦及鈦加工行業。按照“構建貴州省內產業鏈小循環,全國產業鏈大循環”思路,積極向產業鏈上下游拓展。以優化和完善現有海綿鈦及相關產品生產技術為基礎,重點實施海綿鈦節能技術、海綿鈦高端產品開發及高純原料、海綿鈦下游延伸產品的研究開發,推進海綿鈦產品高質量、多元化方向發展,確保海綿鈦生產工藝技術及產品質量達到國內一流、國際領先水平。加強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重點開展現有海綿鈦生產工藝技術與裝備優化,提高工藝自動化程度和產品質量,開展環保綜合治理技術研究,同時進行鈦及鈦延伸產品等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究開發。到2025年底實現海綿鈦產能5萬噸,其中高品質海綿鈦產能3萬噸以上。進一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鞏固和夯實集團在航空、軍工等海綿鈦高端應用領域的引領地位。發展下游鈦材深加工,擬擴大鈦錠、鈦合金油井管及航空航天用鈦及鈦合金無縫管材產能,開拓鈦深加工產品應用市場,完善產業鏈。(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省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鉛鋅銻行業。針對鉛鋅銻冶煉領域重點和環節,開展鉛冶煉能源系統優化、液態高鉛渣直接還原技術、鋅精礦大型化焙燒技術、鋅二次資源萃取關鍵技術、多孔介質燃燒技術、側吹還原熔煉粉煤浸沒噴吹技術、精銻冶煉余熱回收、富氧熔池熔煉等節能低碳技術改造?,F有和新(改、擴)建鉛鋅銻冶煉企業,進一步技改提升鉛鋅銻企業工藝裝備水平,選用、引進國內外先進冶煉技術和裝備,實現鉛鋅銻產業綠色和快速發展。支持銻冶煉企業進行爐體大型化、采用新型結構的鼓風爐、應用自動控制技術等生產裝備升級,鼓勵企業采用富氧側吹雙聯爐外工藝、精銻冶煉余熱回收、先進的銻鉛分離工藝等。依托現有銻冶煉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提高鉛鋅銻廢渣的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支持利用現有相關冶煉技術和裝備處理含鉛鋅銻等產品進行二次資源回收利用,構建區域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系統,推進再生資源跨區域系統利用,提升再生資源保障能力。(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黃金行業。圍繞國家找礦突破行動,加強地質探勘力度,提高黃金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實現新增資源量超過生產消耗量的可持續發展。突出抓好存量企業培育,鼓勵大型黃金企業通過兼并、收購等多種方式,提高黃金資源“規?;?、集約化”開發利用水平,促進優勢資源向優強企業集中,提高產業集中度。著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鼓勵黃金開采冶煉企業發展伴生有價元素回收利用、冶煉渣以及余熱綜合利用項目,持續推進低品位礦、共伴生礦、難處理礦、尾礦等資源的開發利用;加強環保型藥劑提金、含氰尾礦處理、高砷高硫難處理金礦資源綜合利用、降低粉塵和噪音污染、氰化廢水無害化處理等技術的研究應用;鼓勵和引導黃金企業加大機械化、自動化與信息化的建設力度,推進數字化礦山建設,建成以數字礦體、數字采礦、數字選礦為主體的信息化平臺,提高生產效率、管理效率和資源利用水平,加快實現黃金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到2030年,我省黃金產能主要集中于4-5家企業,加快建成年產20噸黃金企業集群。(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省大數據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ǘ┕澞芙堤荚鲂袆?/span>
重點推進企業能效提升,推進用能高效化、低碳化、綠色化,促進產業提質升級、高質量發展,形成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格局。
1.提升重點用能設備能效。圍繞電機、變壓器、鍋爐等通用用能設備,加大高效用能設備應用和存量用能設備節能監察力度,開展能效提升專項行動。推動企業開展設備能效水平和運行維護情況評估,科學細分負載特性及不同工況,加快電機更新升級。鼓勵電網企業、工業企業開展在網運行變壓器全面普查,制定能效提升計劃并組織實施。推動開展鍋爐系統能效在線監控、在線診斷、協同優化、主輔機匹配調控等技術改造。加快應用高效離心式風機、低速大轉矩直驅、高速直驅、伺服驅動等技術,提高風機、泵、壓縮機等電機系統效率和質量。(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科技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推進企業用能低碳轉型。加強用能供需雙向互動,統籌用好不同能源品種,積極構建電、熱、冷、氣等多能高效互補的用能結構。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園區建設工業綠色微電網,加快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高效熱泵、余熱余壓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體化系統開發運行,推進多能高效互補利用。推廣電窯爐、電加熱等替代工藝裝備,擴大電氣化終端用能設備使用比例。鼓勵優先使用可再生能源滿足電能替代項目的用電需求。(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科技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快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升級。落實地區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加快實施用能設備節能改造升級工程。鼓勵氧化鋁企業開展節能環保焙燒爐改造升級,鼓勵安順鋁業、雙元鋁業等企業開展電解槽改造升級工程,推進各企業開展高效電機、變壓器、風機、水泵等通用設備節能改造升級工程。全面開展對標達標,遴選發布能效“領跑者”企業名單及其能效指標,打造節能降碳示范,通過梳理標桿、宣傳推廣、政策激勵,引導企業對標改造升級。(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科技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政策保障
?。ㄒ唬┌l揮政策引領。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用好省各項財政專項基金,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落實節能節水技術應用、資源綜合利用等綠色低碳項目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研發投入推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推動實行綠色采購政策,加大對綠色低碳產品采購力度。(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能源局、省稅務局、省水利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ǘ┌l展綠色金融。完善綠色金融評價機制,大力發展綠色貸款、綠色股權、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等金融工具,鼓勵社會資本以市場化方式設立綠色低碳產業投資基金,引導金融機構為綠色低碳項目提供長期限、低成本資金,鼓勵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將有色行業碳達峰行動作為重點支持領域,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為行業綠色發展提供長期穩定融資支持。(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中國人民銀行貴陽中心支行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ㄒ唬┌l揮政策引領。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用好省各項財政專項基金,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落實節能節水技術應用、資源綜合利用等綠色低碳項目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研發投入推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推動實行綠色采購政策,加大對綠色低碳產品采購力度。對有色金屬行業建設綠色低碳發展公共服務平臺,提供產業咨詢、碳排放核算、技術驗證、綠色評價、人才培訓等專業服務給予政策支持。(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能源局、省稅務局、省水利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ǘ┌l展綠色金融。健全綠色金融評價體系,大力發展綠色貸款、綠色股權、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等金融工具,鼓勵社會資本以市場化方式設立綠色低碳產業投資基金,引導金融機構為綠色低碳項目提供長期限、低成本資金,鼓勵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將有色行業碳達峰行動作為重點支持領域,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為行業綠色發展提供長期穩定融資支持。提高金融服務質量,加強與碳排放管理部門對接碳排放信息,推動綠色低碳項目落地。(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中國人民銀行貴陽中心支行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ㄈ嫿ê怂泱w系。發揮統計核算對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的支撐作用,深入研究碳排放核算方法,建立統一規范的統計核算體系,科學核算能源消費數據,推進實施有色金屬行業碳排放核算標準化;推行遙感測量、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在碳排放領域的應用;鼓勵建設雙碳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精準核碳、科學控碳、智慧減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統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組織實施
?。ㄒ唬┙∪ぷ鳈C制。各責任單位協同配合,按照職能分工加強對碳達峰工作統籌協調、合力推進各項工作。指導各部門積極開展碳達峰工作,確保相關政策要求執行到位。推動形成目標明確、分工合理、銜接有序的工作格局。各部門結合職責,統籌研究貴州省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碳中和遇到的重大問題,各市(州)要建立推進碳達峰的工作機制,有色金屬企業要強化低碳發展意識,結合自身實際明確企業碳達峰目標和路徑,通過技術交流、資源共享等方式推動協同降碳。
?。ǘ﹪栏癖O督管理。健全節能低碳監察體系,建立跨部門聯動機制,加強源頭把控,設立在線低碳排放監測平臺,利用數字化手段加強對碳排放監控。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加大低碳審查經費投入,加強低碳監察隊伍建設,定期開展碳排放專項監督檢查。綜合運用行政處罰、信用監管、綠色電價等制度,增強節能低碳監察約束力。鼓勵重點企業編制低碳發展報告,健全企業碳排放報告與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碳排放信用監管機制。
?。ㄈ娀繕丝己?。各相關部門要壓實主體責任,依據實施方案工作目標,分解落實年度目標、工作任務,推動碳達峰方案的實施。組織開展低碳績效評價工作,對標健全責任機制和績效考核辦法,將落實推進碳達峰目標、重點任務的情況納入相關考評體系,實施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鼓勵對工作成效突出的單位給予表彰和獎勵,對未完成目標任務的地區、部門依規依法實行通報批評和約談問責。
?。ㄋ模┳龊幂浾撔麄?。充分發揮網絡、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作用,傳播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宣傳綠色低碳政策文件,普及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相關知識,做好對降碳突出技術、綠色產品、綠色園區等典型案例的征集,推廣先進經驗與做法,推進低碳技術及綠色裝備的應用。